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声音开关

语速

放大

缩小

鼠标样式

大字幕

重置

退出服务

宁夏残联信息2025年第6期

稿件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发布时间: 2025-07-31 字体: [][][]

  本期要目

  ★聚焦主业 品牌驱动 积极构建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新格局

  ★石嘴山市精准施策让残疾人脱贫根基更稳固

  ★兴庆区残联“五维赋能”农村残疾人在乡村振兴路上“绽放光彩”

  ★大武口区残联“三举措”构筑残疾人医疗保障网

  ★平罗县靶向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动态4则

聚焦主业品牌驱动  积极构建志愿助残服务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自治区残联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和自治区10部门《若干措施》精神,以培育“阳光助残 情暖塞上”志愿服务品牌为牵引,统筹各方志愿服务力量参与到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来,切实为残疾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做好事,用社会大爱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一是助残志愿服务机制更加健全完善。自治区和各市、县(区)普遍建立了政府残工委成员单位为残疾人办实事制度和上门代办服务制度,引导各部门推动本行业本领域资源力量开展助残志愿服务。创新开展扶残助残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制”积分工作,将志愿助残服务与乡风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有效融合,建成16个积分兑换超市,服务残疾人3620人次,推动志愿助残服务向基层一线延伸。广泛开展宁夏青年志愿者助残“阳光行动”,构建了“团队帮扶+结对接力”帮扶机制,动员各级团组织、残联组织、志愿者组织和广大青年志愿者组建助残志愿服务队,“点对点、面对面”为残疾人群体提供温暖贴心的助残志愿服务。举办首届“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积极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性优秀助残志愿服务项目38个,“不尤破茧”志愿助残服务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区志愿助残3个先进典型入选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

  二是助残志愿服务供给更加精准高效。精准匹配残疾人在生活救助、医疗康复、衣食住行、文体娱乐等各方面的需求,先后开展了“千人万众”“牵着蜗牛去散步”、两节慰问等专项助残服务项目,筹集物资和资金1100余万元,受益残疾群众达1.9万人。联合北方民族大学实施助跑盲人子女学习成长项目,组织志愿者定期为78名盲人子女提供义务上门家教服务,解决了盲人家庭的后顾之忧。针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联合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实施“千人万众阳光伙伴”志愿服务项目,组织1000人次以上志愿者,服务1万名残疾青少年及家庭,帮助他们快乐成长、拥抱生活、融入社会。截至目前,成功开展8期在线心理成长训练营直播课堂,服务人数3000余人,累计收获22万人次点赞。盐池县残联开展“幸福到家”志愿服务项目,为重度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代购生活物品、问医送药、精神慰藉等服务,有效解决困难残疾人家庭基本生活照护问题。

  三是助残志愿服务队伍更加充满活力。发展壮大志愿助残服务组织,覆盖城乡的志愿助残工作组织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已成立宁夏志愿助残服务队77,开展志愿助残活动200余场次,惠及残疾人近3万人次。结合全区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建设和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建设,按照“1+2+N”的框架结构搭建市、县、乡镇和村(社区)四级志愿助残服务阵地,除成立宁夏志愿助残服务总队及94个乡镇(街道)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之外,798个村(社区)设立了助残志愿者服务站,并拓展到残疾人就业企业、专业服务机构和残疾人之家,形成了志愿助残的网格化服务机制和基层工作力量。利通区尚之学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固原市无障碍环境展示馆等16家机构被认定为全国阳光助残志愿服务基地,创新数量位居2024年全国各省区第二,彰显了我区在助残志愿服务领域的显著成效。大武口区锦林街道依托“忘忧草•残疾人之家”,组建了230人的助残志愿服务队,为残疾人提供免费送餐、康复服务、心理疏导、家政服务等全方位的助残志愿服务。(自治区残联组织联络部)

石嘴山市精准施策让残疾人脱贫根基更稳固

  石嘴山市将牢牢守住不发生残疾人规模性返贫底线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将持续增加残疾人家庭收入作为根本举措,聚焦监测帮扶对象残疾人家庭,在确保各项普惠性帮扶政策落实的基础上,以每年为每户家庭办一件实事的方式给予特惠性帮扶,推动解决残疾人家庭个性化的特殊困难和需求,进一步加固残疾人民生保障的底板,夯实残疾人家庭稳定增收的基础,让残疾人脱贫根基更加稳固。

  一是高位谋划,绘就帮扶“同心圆”。出台《石嘴山市残联落实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解困行动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工作目标,细化残疾人就业、康复、产业、托养、政策“五大”帮扶行动任务,市残联按照慰问监测户的50%,每户500元的标准筹措资金52500元,县(区)残联走访慰问剩余50%的困难残疾人监测户,根据实际情况筹措具体慰问金额,确保帮扶解困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启动帮扶解困行动,以市残联党组班子领导挂帅组队,分片包抓各县(区)困难监测户残疾人家庭207户242名残疾人,市县两级通过逐户走访,调查摸底,建立了每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一家一年一事”帮扶台账,申报了“一家一年一事”需求及困难,并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777项,牢牢守住残疾人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二是兜底保障,织密民生“安全网”。认真履职开展精准“兜底”帮扶。对因病、因学、因遭遇突发困难、因住房、因饮水等不同原因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持续推进低保、“两项补贴”、医疗和养老保险、临时救助等综合保障措施,以及落实教育、卫生、住房、养老服务、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政策,坚决防止漏统、漏项、漏扶、漏管“四漏”问题发生。截至目前,投入资金75.27万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207人,投入资金14.086万元,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97人,投入资金8.53万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130人;投入资金1.334万元,对171重度、三级等残疾人群体代缴或补贴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投入资金2.015万元,对155名已缴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残疾人给予补贴; 投入资金8.256万元,为136名重度残疾人和智力、精神、视力三四级残疾人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在元旦、春节期间,全市投入资金63.99万元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送去米面油等慰问物资和慰问金,减轻残疾人及其家庭的负担。

  三是产业赋能,点燃致富“新引擎”。依托培训机构采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的方式,对辖区15户残疾人家庭提供“面对面”送知识送政策,送技术服务,提高残疾户的养殖水平,为残疾人户送去致富信开发适合残疾人家庭增收的庭院经济,残联投入资金9.2万元对23户残疾户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项目,促使监测户家庭发展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激发残疾人致富信心和热情,实现稳定增收。依托隆惠村、枣香村、祥河村等股份经济合作社实施残疾人产业扶贫项目,培育3个乡村振兴扶贫龙头企业和1个乡村振兴扶贫产业合作社,投入资金以股份形式注入合作社,带动21户贫困残疾人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残疾户每年享受不低于投入资金的10%的分红,实现残疾户和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双赢”效果。目前,第一年人均分红800元以上。第二年人均分红900元以上。

  四是就业加力,拓宽增收“快车道”。实施灵活就业人员帮扶。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给予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政策支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期,培训203名残疾人,助力残疾人实现就地就近灵活就业。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和开发适合残疾人的乡村振兴岗位的方式,安置62名残疾人及家属就近就便就业。依托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带动2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五是服务暖心,提升生活“幸福感”。提供精准康复服务。为241名残疾人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25名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为8名精神病患者享受服药救助。实施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委托第三方对辖区贫困残疾人家庭入户调查,实地勘探提出“个性化”设计方案,对26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消除残疾人居家障碍,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提供托养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3名残疾人提供寄宿制托养服务12名残疾人提供1500元/年居家托养服务,1名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提升广大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石嘴山市残联)

兴庆区残联着力提升就业帮扶质效  助力农村残疾人稳定增收

  兴庆区残联聚焦农村残疾人群体就业增收,精准发力,着力提升就业帮扶质效,助力农村残疾人稳定增收、融入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绽放光彩。

  一是巧手织就增收路,农技点亮新希望。兴庆区残联构建“精准化+特色化”技能培训体系。深挖非遗潜能,邀请国家及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麻编、扎染等培训,让近50名残疾人习得一技之长。肢体残疾的马大哥精研麻编技法,将指尖艺术变为致富“金钥匙”。立足乡村产业,联合农业专家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2024年重点打造大鹅养殖示范户10户,以点带面推动科学养殖增收。

  二是岗位送到家门口,创业扶上快车道。精准搭建供需桥梁,推动通贵乡老油坊等企业吸纳5名残疾人就近稳定就业。大力扶持自主创业,为有梦者铺路搭桥。月牙湖乡视力残疾人李广兰通过残联引导的直播带货,网店月销数千元,并成功申领灵活就业补贴,创业之路行稳致远。重度肢体残疾人丁玉凤自2018年参加麻编培训后,凭借坚韧成长为工坊骨干,实现人生价值华丽转身。

  三是创新联结享红利,多元发展促增收。创新产业帮扶模式,构建长效增收机制。深入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累计投入资金96万元,精准惠及239名残疾人。积极链接村头工厂、社区“微工厂”等新型经营主体,与358名残疾人建立紧密利益联结。非遗产业(麻编扎染)带动培训90人,实现稳定就业18人、灵活就业125人。特色农业领域,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为216户困难残疾人提供每年3000元稳定收益,让残疾人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兴庆区残联)

大武口区残联“三举措”构筑残疾人医疗保障网

  近日,大武口区残联通过“三举措”完成2025年度残疾人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代缴、补贴审核与发放工作,为4011名残疾人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代缴和补贴139.14万元,有效缓解残疾人医疗支出压力,构筑起残疾人医疗保障坚实后盾。

  一是及时宣传普及,贴心服务有型有感。2024年底,区残联联合街道通过各社区残疾人联络群、街道社区公众号推送医保政策原文、图解指南和申报须知。同时,针对部分沟通不便或独居的失能残疾人,社区工作人员、助残志愿者更是主动上门协助申请办理。全区11个镇(街道)的残疾人民生服务中心均开设了医保补贴“绿色通道”,社区残协专职委员早“备课”。对已经搬家或短期外出的居民,提前帮其复印好所需资料。家住朝阳街道的刘师傅说:“以前一趟一趟找补材料可麻烦了!现在小吴提前提醒缺什么、怎么弄,一次性搞定,申请效率非常高,让我这心里都热乎乎的。”。

  二是严把审核关口,确保资金精准使用。及时更新医保系统中残疾人的身份变化状态和代缴金额标准,确保每一个残疾人都能及时缴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能及时享受到政府的医保代缴补贴政策。2025年,对1816名重度残疾人按照每人400元标准进行全额代缴;对721名重点优抚对象,高龄低收入,低保,纳入监测对象的残疾人按照每人320元标准进行部分代缴,个人应缴80元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对527名三级残疾人按照每人280元标准进行部分代缴,个人应缴120元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对3名未纳入乡村振兴部门监测范围的已脱贫残疾人按照每人180元标准进行部分代缴,个人应缴220元部分由政府进行补贴;对944名残疾人个人缴费400元由政府进行全额补贴,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是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公平公正公开。区残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严格审核把关。依托“乡镇(街道)初审+区级集中复审”机制,基层残联首先核验申请人的基本信息、参保状态等。区残联则在收到初审材料后,利用全国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等系统数据进行交叉比对,重点就身份有效性、补贴额度匹配度等关键信息进行审核。经过层层细致审核,最终4011名残疾人符合条件,审批通过率98.9%。对于未能通过审核的24人,区残联也主动通过基层专职委员解释原因(如残疾证持证状态中断、残疾证信息迁出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大武口区残联)

平罗县靶向发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近年来,平罗县残联紧扣“代表、服务、管理”核心职能,以提升残疾人家庭收入为着力点,聚焦监测帮扶对象,靶向破解残疾人家庭急难愁盼问题,全面筑牢民生保障屏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书写乡村振兴助残答卷。

  一是兜底保障兜牢民生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原则,多举措织密困难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网。截至目前,累计向258人发放低保金,为262人落实困难补贴,兑现155人护理补贴;为251名重度及三四级智力、精神、视力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为275名残疾人代缴医保费用。此外,统筹各部门开展323人次慰问及临时救助,发放资金40.844万元;为145户家庭发放燃煤补贴34.43万元,对31户家庭实施教育帮扶,发放补助资金3.575万元,实现保障政策全覆盖、无死角。

  二是产业赋能激活发展动能。投入33.2万元实施“阳光助残小康计划”,惠及困难残疾人家庭83户,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实现增收;采取“龙头企业 +  合作社 +  残疾人家庭”模式,推进产业扶贫项目落地,带动8户困难残疾家庭融入产业链,户均年收入增加1500余元,不断增强残疾人家庭内生发展动力。

  三是就业帮扶拓宽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公益性岗位开发工作,安置58名残疾人就业,带动7人实现灵活就业;组织33名残疾人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技能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残疾人以就业促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服务提质提升幸福指数。聚焦残疾人服务需求,为24名精神病患者发放服药补助,5人提供住院补贴;完成46户无障碍改造项目,为10人提供居家托养家政服务;推动296名残疾人签约家庭医生服务,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平罗县残联)

  【动态】

  ★近日,中卫市残联组织70余名政务服务窗口人员、医务工作者、警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特殊教育从业者等参加国家通用手语培训。

  ★今年以来,永宁县残联与6个乡镇卫生院残疾人基层康复站签订委托服务协议,已为790名残疾人提供中医理疗、康复训练等家医签约康复服务。

  ★今年以来,利通区残联累计为100位肢体、智力、精神类残疾人提供上门评残服务。

  ★近日,宁夏吉庆公益基金会携手爱心企业亚马逊云科技在中卫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展“爱心护航·点亮希望”关爱特殊儿童慰问活动,捐赠价值1.7万元的教玩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567号   许可证号宁ICP备15001741号-1
地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昌东路208号   电话:0951-5668813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宁夏新传媒有限公司(宁夏新闻网)